找到相关内容2146篇,用时5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造菩萨的人格 做生活的大丈夫

    不动的灵觉之心。它的特征就是六祖所说的“为宗、无相为体、住为本”。这个心是孤明历历的,当下现前的,是不可对象化的,因而也是不可用语言描述的。它本身无大无小,去,不生不灭,超绝时空,然而它又...的平等分别的怜悯心、同情心。它与一般的同情心不一样,它的出发点是万物与我同体,它的特征是“无我的”、“平等分别的”。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和核心。提婆菩萨在《大丈夫论》中云:“菩萨以悲为体”、“悲心...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5776616.html
  • 阿字观用心口诀浅释

    者光明义,离愚痴闇故。又月是四大所成,究竟坏去;是以月,世人共见,取以为喻,令其悟入。行者久久作此观,观习成就,不须延促,唯见明朗,更无一物。亦不见身之与心;万法不可得,犹如虚空;亦莫作空解。以等...然皆阿字观之广略而已。一切印明,有出于阿字外者也。三劫十地因位之行人,以此观而圆满因行。果位之如来,以此观而满足化人之事业。故阿字观为密教之总持。用心者,总证此阿字本不生观之用心也。口诀者,亲受之师口之...

    王弘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361879586.html
  • 佛教电子英文术语

    of deluded thought 无心 absence of hindrance 虚空无为 absence of individual existence 无人 absence of ...at the pinnacle of existence 安住胜有顶定 abides here 住于此 abides in indifference 顾恋住 abides in marks 相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32379842.html
  • 《五部遗教》等宁玛派典籍与禅宗

    czr.是"住".另《大臣遗教》第12章((渐门渐悟》中"久底禅师"的语录为:"不想是戒,不是定,不生幻心是慧",同于住的"忆是戒,是定,莫妄是惠"(《历代法宝记))).P. T.116...降魔藏禅师云:"任何忆念是佛念,观此专注心平等,是如来正法."@《顿门顿悟》章中格宏禅师云:"若心平等则诸法平等,一切无非佛法,凡贪爱是凡夫."宗禅师说:"之分别心不动是禅定,圆满分别心生智慧,此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40979888.html
  • 秘密曼荼罗教广付法传解题

    39】之异名。何者?所谓“云”者,平等无尽覆护之义,又降雨养物之义,即是大悲利他之三昧也;“妙”者,甚深难测之义,言此菩萨二利之行,除如来者,无人度量。又迹名龙猛者:大龙,云雨无边;随种种趣,所雨...时门者遂白焉。龙树雅知其名,盛满钵水,命弟子曰:‘汝持是水,示彼提婆。’提婆见水,默而投针。弟子持钵,怀疑而返。龙树曰:‘彼何辞乎?’对曰:‘默所说,但投针于水而已。’龙树曰:‘智矣哉,若人也!知几其神...

    冈田契昌阿阇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3480095.html
  •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星云大师

    病症。 4。涅盘如大海-大海对于一切尸骸没有爱憎之,涅盘也是一样的远离烦恼形骸,所挂碍,这就是涅盘的“爱憎”;大海浩瀚无际,没有此岸彼岸之分,容纳百川而不溢,涅盘广大无边,也能包容众生而不壅塞...何处?” 禅师就回答他: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有住归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意思就是说:...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05480665.html
  • 敦煌壁画中的金刚经变研究

    决》相呼应,某些论点,例如“修,离一切相,”也属禅宗教理。杨富学先生说《大乘二十二问》是“有关禅宗的重要历史文献”。这里需要非凡强调的是《金刚旨赞》,这是昙旷撰两卷关于《金刚般若经》的注疏,敦煌...”)  6.圣历二年(699)义净于佛授记寺译,亦名《能断金刚》。  道氤评论:“前后传灯,异代俱美。文虽少别,法宝差。良由所得梵本,互有不同,或翻之人,广略有异,递相参照,理义思圆。若乃经论合举,...

    贺世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3980791.html
  •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

    。其间,他直接从禅学那里吸收不少思想养分,但他又将禅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思想的特点奠定在严格缜密的逻辑分析之中,绝不同于传统禅学的狂简。显然,唯识学的理论方法使他吸收了禅宗直知本心的认识手段(如...在中国古代,居士似乎与佛教甚重要关系。因此,中国佛教在历史上一向由出家人主持,居士仅为配角而已。尽管在大乘经典中,发菩提心的居士,其地位、作用并不在出家声闻之下,可是在中国佛教僧团中,在家居士永远...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4082384.html
  •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虽然我们现在生在娑婆世界,但如念佛,心净则佛土净,心清净烦恼。妄想,则亦是净土,此是娑婆净土,心即是西方。 ★西方在哪里?西方就在心头。佛号要念得清楚,得集中,念佛要发愿生西方,离开苦尘,不要...一直下去,妄想自体,以后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得了苦,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来,我们人要学坏很容易,学好的很难。一个人如果吃太饱,头昏沉想睡,睡太多,以后变蛇。 ★执事人不好做,所以执事人交下来的事,...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04984894.html
  • 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

    ,沉入水底(下到地狱),不管你作什么法,什么咒,若诚心悔过,仰赖三宝的皈依救拔之力,是不可能出来的。   在[杂阿含1227经]佛说:“一切众生类,有命终归死! 各随业所趣,善恶果自受。恶...状态),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脱,解脱故于诸世间都所取,所取故所著,所著故自觉涅盘。」   在[杂阿含905经]里舍利弗和诸外道出家及摩诃迦叶讨论说:“云何?舍利弗!如来无后生死耶?   ...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3585057.html